建筑防水工程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防水工程的最终效果,关乎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严格遵循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并加强质量控制,是确保防水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屋面防水工程施工中,首先要对基层进行处理。基层应平整、干净、干燥,无起砂、起皮、松动等现象。对于不平整的基层,要进行找平处理,可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进行找平。然后,根据设计要求铺设防水卷材。卷材铺贴时,应注意卷材的铺贴方向和搭接宽度,一般情况下,卷材应平行屋脊铺贴,上下层卷材的搭接缝应错开,搭接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如 SBS 卷材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00mm。在卷材铺贴过程中,要使用专用的胶粘剂或热熔法进行粘贴,确保卷材与基层紧密粘结,无空鼓、翘边等现象。对于女儿墙、山墙、天沟、檐口等细部节点部位,要进行附加层处理,增加防水的可靠性,如在女儿墙根部应先铺贴一层宽度不小于 500mm 的附加卷材,再进行大面积卷材铺贴。
地下室防水施工工艺更为复杂。首先要做好混凝土结构的自防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和振捣质量,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结构外侧,要铺设防水卷材或涂刷防水涂料。卷材施工时,可采用外防外贴法或外防内贴法,外防外贴法是先在垫层上铺贴卷材,然后在卷材上浇筑混凝土结构,最后在结构外侧继续铺贴卷材;外防内贴法是先在混凝土垫层四周砌筑保护墙,然后在保护墙和垫层上铺贴卷材,最后浇筑混凝土结构。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确保卷材的铺贴质量和保护层的施工质量,防止在回填土过程中对防水层造成破坏。
卫生间防水施工要注重细节。在地面和墙面基层处理后,先涂刷防水涂料,一般要涂刷 2 - 3 遍,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要保证涂层均匀、无漏刷。在墙角、地漏、管道根部等易渗漏部位,要进行加强处理,如增加涂刷次数或铺设附加层。防水涂料施工完成后,要进行闭水试验,蓄水深度一般为 20 - 30mm,蓄水时间不少于 24 小时,观察楼下对应部位有无渗漏现象,如有渗漏,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修补,直至闭水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后续的装修施工。
在质量控制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施工前,要对防水材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要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如基层处理、卷材铺贴、涂料涂刷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包括外观检查、闭水试验、淋水试验等,确保防水工程无渗漏、无质量缺陷。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确保施工工艺的正确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高质量的建筑防水工程,为建筑物提供可靠的防水保障。